查看原文
其他

【遭遇经典】我补课观看的这部影片,八成您也没看过……

王涛 室联网 MOOC 2022-08-02

【总第110期】


我补课观看的这部影片,八成您也没看过……

 

在末伏的余热里,看到一篇文章里提及苏联老电影《热雪》,心中一动,因为很多年前我就曾被这个片名打动过,“事不过三”,我决定立刻看看。虽然原本是想恶补一些新剧,否则跟年轻人都没法儿好好聊天了,但最终还是顺从心动。之前在这里写过的“致敬大师”“遭遇经典”系列文章中,极少提及毛熊家的,不提不意味着不喜欢,而是因为非常敬重,却尚未找到自认为配得上那些大师和作品的恰当表达。


 

  

 

《热雪》是1974年上映的一部苏联彩色电影,由苏联著名导演加·叶基阿扎洛夫执导,著名演员格奥尔基·热诺夫等主演。原著、编剧尤里·邦达列夫是苏联著名作家,他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发表的小说《先头营请求炮火支援》和《最后的炮轰》被公认为“战壕真实派”的代表作,而《热的雪》则开辟了七十年代军事题材“全景文学”的新途径。1970年,他还与人合作完成了规模宏大的以苏军攻克柏林的胜利进程为内容的电影史诗《解放》(据苏联报刊介绍,这部影片在超过150个国家上映过,影响遍布世界各地)。70~80年代,邦达列夫又接连发表《岸》《选择》《演戏》三部长篇小说,着力表现经历反法西斯战争考验的一代人在现代条件下的人生探索。



 

尤里·邦达列夫

 

本片原著、长篇小说《热的雪》是苏联战争题材“全景小说”中问世最早、影响较大的一部作品。《热的雪》问世前,苏联文学中已有不少关于斯大林格勒战役――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历时200天,战场总面积近10万平方公里、从辽阔的顿河草原一直延伸到陡峭的伏尔加河岸的规模空前的宏伟战役――的名著,如西蒙诺夫的中篇小说《日日夜夜》、肖洛霍夫的长篇小说《他们为祖国而战》、涅克拉索夫的中篇小说《在斯大林格勒的战壕里》、格罗斯曼的长篇小说《为正义事业而斗争》等。但邦达列夫的《热的雪》写出了自己的特色。


 

看这类由名著改编的电影,完全不用担心有“戏不够、花里胡哨乱凑”的问题。本片的改编非常成功,因为原著邦达列夫亲自担任编剧并突破了原著的局限导演叶基阿扎洛夫也以超越和开拓精神,把战争的宏观与微观方面完美地结合起来,使原著的人物和情节更加丰满、生动。当然主演格奥尔基·热诺夫也功不可没,他是后期苏联时代非常著名和受欢迎的性格演员,西方评论家称他为“俄罗斯的鲍嘉”——他在本片中对角色复杂情绪的演绎,鲜明又微妙,我翻回去看了好几遍,眼窝都跟着温热了几次。

 


整个影片带给人一种既震憾又伤感的复杂情绪。而这,或许正是《热雪》这个片名想要达到的效果吧。热与雪,这两个词,在语义上是彼此矛盾的,在逻辑上是互相排斥的,组合在一起,却产生了极有表现力的艺术效果,让人觉得,只有如此,才能有力地烘托出战争的悲壮气氛:在斯大林格勒西南大草原上两军相遇,炮火连天,“地上的冰雪仿佛也被这烈火和残霞烧得通红了”;而当主人公库兹涅佐夫惊悉卫生员卓娅牺牲时,忍不住热泪滚滚,这是他平生第一次哭得如此孤独、悲切和绝望,当他用棉袄袖子擦脸时,“泪水竟使袖子上的雪花也变热了”。

 

我有时不免困惑,俄罗斯这样一个粗犷的战斗民族,竟然有着如此的敏感和细腻、厚重与悲悯。不仅是本片,苏联卫国战争题材的电影都有一种独特的美丽,一种摄人心魄、令人战栗的力量。一个血性的民族,却能把战争拍成诗歌。特别是对普通人在战争中无常命运和精神创伤的展现,在苏联电影中达到了别国无法企及的艺术高度,甚至使好莱坞的商业战争片显得格外矫情、造作。

 

“家国不幸诗人幸”。伟大的卫国战争,或曰苏德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具有决定性的战场,将近四年的艰苦奋战,2700万条鲜活的生命,无数家庭支离破碎……巨大的苦难与牺牲成为苏联、俄罗斯电影人取之不尽的灵感源泉。斯大林格勒战役作为二战中欧洲战场重要的转折点,很多国家都有多种书籍、影视作品来描绘和记忆这场战役。影响比较大的反映斯大林格勒战役的电影还有:苏联1949年拍摄的长达近五个小时的上下部史诗《斯大林格勒战役 》;1989年上映的故事片《斯大林格勒大血战》;2013年上映的俄罗斯影片《斯大林格勒》;1993年上映的德国影片《斯大林格勒战役》;2001年上映的美国影片《兵临城下》等。


1993年上映的德国影片《斯大林格勒战役》


2001年上映的美国影片《兵临城下》

 

总体上看,苏联的电影,多强调苏联人民反抗侵略保卫国家的英勇和牺牲;美国的电影,突出战役的视觉元素和爱情故事;德国拍的斯大林格勒战役,则主要是反思战争谴责战争。相比之下,作为一个在总体和平时期曾亲历战场环境残酷的人,我认为还是苏联拍摄的关于斯大林格勒的电影更深刻、更感人,反映了他们对于那场残酷战争的难忘记忆和复杂感情。

 

看完电影,意犹未尽,我又找来邦达列夫的著作来看。以前从来没有读过他的作品,这次一看,深为震撼,不愧为大师巨匠!


“战争是一所残酷和粗暴的学校,我们不是坐在课桌旁,不是坐在教室里,而是坐在冰冷的战壕里;在我们面前的不是讲义,而是穿甲炮弹和机枪扳机。”


“倘若当年不能凭着理智和激情走过那些远远近近的路程,譬如说,击过斯巴达克的悲剧式道路,走过博罗季诺原野中被熏黑了的平川,走过1941年那被鲜血染红的田野,那么,我们现在回首往事的时候,就会陷入茫然和空虚,就会觉得事情没头没尾,因为如果没有这些伟大的标志之点,那就什么也没有。就什么也不会有。”


“在漫长的四年战争期间,当我们时时觉得自己肩旁就有死神在喘着粗气的时候,当我们默默走过那些竖有用化学铅笔写着字的小木牌的新坟丘的时候,我们并没有忘却往日少年时代的和平,但我们已经长大。我们在认识世界的同时,也认识了人类的功绩和苦难。

 

像这样的史诗般的文字风格传达的悲壮情绪和深刻思考,是今天久居和平与安逸的我们已然陌生的是习惯了快餐式碎片化信息阅读的大脑不复胜任的,是沉浸于各类段子式调侃的心灵所本能逃避的……

 

然而,不是说,食物应多样化,而且空间和生物学上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远的食物最有益于人体健康吗?我们精神的成长也需要经常补充这些日常所不再熟悉的食粮。

 

 

编译者简介:王涛,“新维学习空间站”(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合作)、“新维大健康空间站”(中国食品药品企业质量安全促进会、中关村联创医学工程转化中心合作)、新维国学空间站(福建平潭两岸国学中心合作)、智慧党员活动室等“新维系空间站”设计、规划和实施者;“移动学习”教育部-中国移动联合实验室MOOC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经济博士;业界知名有20多万教育专家的MOOC微信公众账号(微信号:openonline,公号名称:MOOC)的发起及运营者。


喜欢我们就多一次点赞多一次分享吧~

有缘的人终会相聚,慕客君想了想,要是不分享出来,怕我们会擦肩而过~

《预约、体验——新维空间站》

《【会员招募】“新维空间站”1年100场活动等你来加入》

有缘的人总会相聚——MOOC公号招募长期合作者


本文为微信公众号【MOOC(微信号:openonline)】翻译、编译的原发文章,英文版权属于原作者所有,本中文译文署名权归本公众号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任何单位、公众号转载需包含本条和下条授权的完整模板信息,并链接本文地址,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按住下图--“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